一位真正的學佛修行人
佛言, 我會稱呼下面的這些人為婆羅門(修行人):
‧ 一個人可以被稱呼老師、並不代表他就不會有習慣與執著。
‧ 一個已不會執著, 不會貪取的人。
‧ 一個已完全擺脫束縛, 不再會焦慮不安的人。
‧一個切除無明的繩索與虛假知見綑綁的人。
‧一個已移除各種障礙而開悟的人。
‧ 一個不會被激怒, 能忍受羞辱與暴力的人, 他的強處是參與團體, 他是懂得忍耐的人。
‧ 一個沒有生氣與無明, 只有自制的力量與純真行動的能量;沒有重複的習性, 沒有重生的人。
‧ 一個感官慾望已去除, 在身上毫無痕跡的人。
‧ 一個深入在智慧方面, 熟練在決定正道與非正道, 到達終究目標的人。
‧ 一個不需要與別人廝混, 不論是與財產主人或雲遊僧人。
‧ 一個決不會有暴力的人。
‧ 一個已移除渴求、怨恨、驕傲、妒忌的人。
‧ 一個說有意義、真實話的人。
‧ 一個從不偷竊的人。
‧一個對今世或來世沒有期待的人;
‧一個沒有懷疑,已陷入無有死亡意念的人。
‧一個已超越美德與無美德的雜質的人。
‧一個沒有憂傷與汙損, 是純淨的人。
‧一個已越過, 超過是否在沉思的、冷靜的與沒有懷疑的人。
‧一個已放棄感官喜樂,包含不受引誘的人。
‧一個已放下渴求的人。
‧一個能避免喜愛與嫌厭的人。
‧一個已完全了解眾生是如何成為如是,又如何止息,是已沒有執著、開悟的人。
要有美善的真理,不要信仰
佛陀說, 與其對某種事情有所信仰, 不 如以它是否具備或缺乏美善為基礎而加以試驗。
在決定什麼是美善時, 我們一定要想到後果, 那是與一件事、一個行動、一句話、 一個思考、一種想法, 或甚至是與一個人有 關的。
假如是對自己或對別人是有害的, 那就不是美善的。
假如是對自己或別人是有益 的, 那就是美善的。
用這樣的試驗, 就有可能達到做的想的, 都是美善的, 而不須要信仰或教條。
以愛心仁慈看待一切, 才是宇宙一切基本事實
大迦葉尊者言:
心理的培養,在本質 上的意思是培養慈悲, 愛心–仁慈。
佛陀對 每一種心理疾病或妄想的治療, 都是以慈悲 為基礎的。
即使所說如實澈見事物現象的意 思, 也是要透過愛心—仁慈的眼睛來觀看一 切, 因為這才是宇宙與現實本身的一切基本事實。
請讓我再多引用佛陀對這個主題的一 首詩文。
在舒適中睡覺與醒來,沒有夢見邪惡的夢。
你對人類與非人類都是珍愛的,眾神保護你。
火災, 毒害, 與武器都不能碰觸你。
你的心智心念快速地集中, 你的儀表是莊嚴的。
當你死亡時, 在你的心智心念中, 你不會有困惑。
即使你未能證得涅槃, 你將能通過而到達安樂世界。
阿羅漢他們內在的反思是在慈悲上, 是所有能量中最強而有力的;
是提供整個宇宙及一切的動力。
他們了知在本質上, 慈悲就是愛。
有美德的智者閃閃發光有如熊熊火燄。
有錢人以無害方式獲得財富, 就像蜜採 蜜而不會傷及花朵;一點一點的增加, 就像 蟻塚的堆積。
佛言,有四種人應當被認為是真心朋友:
1.會幫助你的。
2.能同甘共苦的。
3.能給你美善諮詢的。
4.瞭解與同情你的朋友。
智者應當知道這四種是真心的朋友, 要虔誠珍愛, 就像母親珍愛她親生的骨肉。
佛言:比丘(出家人)野外雲遊,有五種利益
比丘們,一個人把日子花用在野外雲遊, 有五種好處, 那五種?
1.可以聽聞到以前不曾聽聞的。
2.可以捨棄掉已聽聞過卻不需要的。
3.可以成為再度所聽聞事物的專家。
4.永遠不會為慢性疾病所打擊。
5.可以永遠得到朋友
身心靈的完美健康, 是一個不斷移動經 行的人的財產, 每一位羅漢比丘都是佛陀所 教導的完美範例。
佛說偈文
由好人去做好事是容易的。
由壞人去做好事是困難的。
由壞人去做壞事是容易的。
由好人去做壞事是困難的。
不要與邪惡的同伴來往, 也不要尋求卑鄙的合夥關係。
要與善良的朋友來往, 要尋求高貴人士的合夥關係。
悉達多太子已修行成為佛陀
悉達多太子已修行成為佛陀, 會永遠活在佛弟子心中,並啟發人心。
願所有眾生免於痛苦,
願所有眾生免於恐懼,
願所有眾生免於哀傷,
願所有眾生健康又幸福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