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講的「無我」,是什麼意思?
問:
佛教講的「無我」,是什麼意思?
師父:
無我,佛在小乘藏教里說三十七道品,其中有四個道品,就是四念處,(四念處之一)就是觀法無我。
法,就是世間的一切事物,包括抽象的心念和具體的事物。
一切事物當中都無我,一切法無我,讓我們正念觀察,桌子這一法沒有我,碗這一法沒有我,錶這一法也沒有我,從根本上來說,沒有我。
那麼身心這一法也沒有我。
佛說一切法無我。
譬如說我們的身心,眾生都約這個虛妄的身心計我,說這個身心就是我,我就是這個身心;
說這個身心就是我之所在,我之全體。其實這個身心也沒有我可得,都是眾生的妄計。
六根就是「色身」
我們先說我們的色身六根吧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這叫六根,這六根就是「色身」,色身就是六根,六根是色身的別相,色身是六根的總相。
我們從頭頂到腳底就是色身,它是六根的總相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是色身的別相。
我們人的身心是「精神」和「物質」的結合。
「精神」
就指有情眾生都含有靈知之性,就指我們心
心有這三種形式:「善的發心」、「惡的發心」和「不善不惡的發心」,屬於精神;
「物質」
「物質」就是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。
那麼精神與物質是個什麼關係呢?
就是「身心不二」。
心以四大(地、水、火、風)而住,四大為這個心所執持,互相的關係就這樣。
「四大」介紹
四大各有它的體性。
地
地以堅為性,我們這個色身從頭頂到腳骨,筋骨皮肉,屬於地,它以堅硬為性,因為有地大這種物質在我們的色身之內,我們才能夠行、住、坐、臥,這個色身才能夠挺立。
火
火以暖為性,如果色身沒有火,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五臟功能就不能進行,血液就會冰冷,凝固成塊,就不能夠周運,吃進的食物也不能消化吸收,不能維持生命,所以必須得有火大。
另外,色身有火,一般都是37℃,這個火跟爐中的火無二無別了,以暖為性。如果色身達不到37℃,沒有暖性,那麼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的功能活動都不能進行。
沒有風五臟活動都不能進行,血液不能循環,因為風以動為性,能發動五臟進行功能活動,血液進行循環,維持生命。同樣火也起這個作用,如果我們的色身冰冷了,血液凝固不能循環了,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沒有溫度了,那麼它就不能進行功能活動了。
就像石油似的,你把它熱化了以後,有了溫度了,它才能通過管道流向遠方。
要不然血液凝固不能循環了,冰冷了,人就不能維持生命了。我們吃進的食物也不能消化吸收了。所以得有火。
水
水以濕為性,光有地,地就是土,如果沒有水和它相和合,那麼它就散了,就起不到地的作用,所以必須有水。水以濕為性,有水滋潤這個色身,血液、關節、脈胳,要不這個色身就枯乾了。
風
風以動為性,這個色身有風,就是我們這口氣,從頭頂到腳底,五臟、關節、脈胳都充滿風,所以我們才能夠運轉,施為運動。從頭頂到腳底,整個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這五臟,整個筋骨、脈絡、血液裡面都充滿風。
比如說我跟大家說話,大家的耳根所以能夠聽到我的聲音,就是因為我有內風鼓舌,才能發出聲音,如果沒有內風的作用,那麼我的聲音發不出來,大家就不能聽我說什麼話,分別我話的意義。
另外,關節所以能夠動作,就是因為關節都有風,風以動為性,所以讓它伸它就伸,讓它屈它就屈,讓它放下它就放下,這都是風的作用。我所以能轉身,能夠行住坐臥,見聞覺知,施為運動,應用無窮,都是風的作用。沒有風,連身都不能掉轉。
所以臨命終時,風刀割解,這個關節里有風,臨命終時最苦了,像刀割關節一樣,把關節鼓破了,風才能出去。所以風以動為性,是組成我們這個色身的一種物質,四大之一。
那麼臨命終時,說這個人死了,這個人沒氣了,整個從頭頂到腳底,五臟、脈絡、筋骨,風都擴散出去了。
擴散出去以後一種物質散失了,我們這減少了,沒了,外面的風增加了,就是由內四大返回外四大。
佛在經里說,風是命根,風若散失了,沒氣了,人的這一期生命結束了,人就像一灘泥倒下去了,什麼都不能做了,成為純物。這就是風的作用。
可是我們臨命終時,不但風沒了,這口氣沒了,這個人的身體也冰涼了,這就是我們的火擴散出去了。這兩種物質散失了吧。這時候,我們的血液水份一埋到地裡,就分解了,滲到地裡,流到江河湖泊里去了。
沒有血液水份不行的,色身就會枯乾,像枯木一樣,那能生活嗎?
這是三種物質,另外,身體筋骨和頭髮埋的時間長了,就變成有機肥料了,一揀那骨頭,時間長了,幾十年,一拿就碎了,時間長了和土一樣。
所以我們這個色身分解以後,水歸水,火歸火,風歸風,地歸地。
「神識」在「色身」
如果我們的神識若離開這個色身了,那麼色身六根就像一灘泥似地倒下去了,眼也不能看了,耳也不能聽了,鼻也不能聞了,舌也不能嘗了,身也不能觸了,意識也不能分別了,就成為純物質的了。
那麼,我們這個色身,先講這個四大:地、水、火、風,是以這四種物質組成的,地以堅為性;
風以動為性;火以暖為性;水以濕為性。
那麼地、水、火、風這四種物質和合,就成為我們現在這個色身,是屬於物質方面。
「身隨念輪」
「色身」是純物質的地、水、火、風,由「神識」來執持它,就是「身隨念輪」。
所以色身的一切行為造作,都隨著心念轉。
我讓它說話,那麼心讓口說話,隨善的因緣就說種種善話;
隨惡的因緣就說種種惡話,隨不善不惡因緣說種種不善不惡話。
我讓它手舉起來,它就舉起來;讓它放下,它就放下。
所以佛說:四大非我,了不可得。身中四大各有其名,皆無我者,我既皆無,其如幻耳。
所以佛說:色身無我,我無色身。
菩提道
我們的本覺佛性,因為佛是在菩提樹下悟明證得本覺佛性而究竟成佛的,所以稱為菩提道。
我們的本覺佛性離一切相,既沒有煩惱相,也沒有菩提相。
所以佛是對煩惱說菩提,方便接引,煩惱菩提由心想生,
我們不攀緣煩惱,就不會煩惱;
不攀緣菩提,就不會菩提。
一切法無我,身心這一法尚且沒有我,身心之外那更是夢幻泡影;
人們都是在妄想執著這個身心,認為這個身心是我,我之所在,我之全體,所以對它種種憎愛取捨,妄想執著這個身心,對它有所住著,生了很多妄心;
紛繁之事擾亂心神,不得安寧,煩惱。
從根本上來說,身心也無我,無我我所,眾生於無我的一切法中妄計為我。
現在我們學佛法,就是利用他幫助我們行道,對它不要強行主宰,也不種種滋養它,也不種種損壞它,隨其自然,這樣我們就於身心得解脫。
從根本上來說,身心本來無我。
無論我們怎樣妄想執著它,為它巧施設計,使手段,甚至鬥亂危害,但是也沒有一物可得,只能在這一法上建立罪業,將來循業受報。
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。
身心也得留在世間,由內四大返回到外四大。
攬外四大而成為內四大。
我們的色身現在就當體即空,不是死了以後才空。
人死了以後,水歸水,火歸火,風歸風,地歸地。
那麼我那個體上哪去得呀?不可得。
不是說死了以後才空不可得,就是現在、目前,「當體」即空,無我無所。
解脫就是「當體」,不是死了以後。
「當體」我們認識以後就不妄想執著它,我們就能在這一法上脫罪出苦。
成剛法師
本站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