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念佛外,調伏煩惱也是非常重要
淨土宗的修行人,窮盡一生地努力修學,主要的目標就是要達到臨終的正念。
所以古人常說,千念萬念,為的就是要達到臨終的正念。
因為我們必須在臨命終的時候保持正念的狀態,然後把佛號現出來,這樣才能夠感應道交。
也就是說,如果我們臨命終的時候雖然念佛,但是內心產生了貪念,產生了顛倒,這樣就沒辦法往生。
所以,我們臨命終的時候往生與否,除了念佛以外,你內心那種正念的狀態,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。
那麼,從這樣的目標來看,我們平常的修學,除了念佛以外,這個調伏煩惱就變成非常重要。
調伏煩惱分成三種人:
從淨土宗的修學者來看,我們可以把調伏煩惱分成三種人
強力壓制的修學者
就是我們有煩惱,但沒關係,我們安住在佛號,透過對佛號專注的念力來調伏我們的煩惱,不能念要它念,不能專要它專。當然,剛開始我們都是這樣做的,但是這樣子只是在事相上的專注的「止」,沒有觀行,這樣會有問題。
因為你這個煩惱是無始劫熏習所成,所以它是一個很熟悉的強大的勢力;我們念佛法門是今生才修學,很生疏的,你怎麼去抗拒煩惱呢?你作不了主的。所以古人說,在事相上修學是修道多辛苦,你花了很多精神體力,效果並不好。所以這個強力的壓制,剛開始是可以,但是不是一個究竟的方法。
善巧對治
這個人慢慢地知道無常無我的道理,觀察我們心是生滅變化的,所以從無常無我的觀照當中開始去對治它,然後再把佛號提起來。那麼這種方法當然比第一個好多了,它有理觀的成分。
但是從《楞嚴經》的角度,從圓頓止觀來看,這樣的對治是斬草不除根,春風吹又生。因為我們只知道從煩惱的作用、從煩惱的枝末上對治,我們不知道煩惱的「根」在哪裡。就是這個草你把它除過以後,下過雨以後,經過幾天,它又長出來了,效果也不好。
從根本上拔除
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煩惱,但是在面對煩惱的時候,我們處理的方式是不同。
要以《楞嚴經》來說,我們遇到煩惱的時候,回光返照,正念真如。
所以我希望我們修《楞嚴經》的人,遇到煩惱你要逆向操作,你不要跟著它走,你要問它:你從什麼地方來?回光返照,你要照這個煩惱的「根」。
煩惱,因為它是一個沒有根本的東西,所以你一照它,它就怕了。
你要順著它走,它的勢力就越來越大。
所以當我們回光返照的時候,我們會得到一個答案:
達妄本空,知真本有。
其實煩惱是沒有自體的,它只是清淨的本性中顯現的一個假相,一種如夢如幻的假相而已。
所以,當我們能夠正念真如的時候,再把佛號提起來,這個時候我們不是「斷」煩惱,叫做「轉」念念佛。
先用正念真如的止觀,來照見煩惱的體性是畢竟空的,然後再用佛號把煩惱轉到佛號去。
就是一個「轉」字,你連斷都不要斷,因為它不真實。
所以這個就是後來歷代祖師所強調的禪淨雙修,先用禪觀的力量把煩惱的根照破,然後再把佛號提起來,把這個煩惱的勢力轉過來。
從根本上的破壞,從作用上的轉變。
上淨下界法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