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遇見,皆有因果。
關於相遇和分離的故事
看過這樣一個關於前世今生,關於相遇和分離的故事。
有位書生,經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,和一位姑娘定了親,彼此相敬如賓,一直都相處地很融洽。
書生一直認為,他會和姑娘舉案齊眉、白頭偕老,可未等到成親,姑娘卻愛上了別人,決然地離他而去。
書生心裡有怨有恨,去問高僧:明明我們也是彼此相愛,為什麼她卻要選擇別人呢?
高僧說:一切皆有因果,一切都是宿命。
書生不解,高僧便給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:
很久很久以前,有位女子失足落水,屍體漂流了好幾天才被衝到一處偏僻荒涼的岸上,她衣不蔽體幾乎全身赤裸,浮腫的臉和身子看起來很是嚇人。
有位行人路過此地,只看了一眼便匆匆離開了,第二個行人匆匆趕路,但想了想,還是把自己的衣袍脫下來覆蓋在女子身上之後才離開。
第三位行人,看到女子,心生不忍,將她好生安葬之後,方才離去。
高僧說:
“這女子,便是與你定親的姑娘的前世,她前世遇到了三個男人,你是那個脫下衣袍為她蓋住身體的人。
前世遮衣之情,今生相戀一場來還,但她要用一生一世去報答的,是那個將她埋葬的人啊。”
書生了然,原來世間所有相遇和離別,皆有因果,強求不得,遂放下了心中執念。
人和人之間,緣分有深有淺,有些人出現在你生命中,註定只能陪伴你走一段路,無論是什麼關係,無論有多捨不得,因緣而聚,緣盡而散,都是必然。
我們每個人這一輩子會遇到大約2920萬人
有人說,我們每個人這一輩子會遇到大約2920萬人,這樣算下來,兩個人相識的概率只有千萬分之五,相知的概率只有十億分之三。
這麼微乎其微的概率,一定不是偶然存在。
就像張愛玲說遇見:
「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,於千萬年之中,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,沒有早一步,也沒有晚一步,正巧趕上了,那也沒有什麼別的可說,唯有輕輕問一句:“哦,你也在這裡嗎?”」
若無相欠,又怎會無故相見呢。
有時候我們看不開一些事,對很多人的離開難以釋懷,甚至會覺得,若早知如此,不如不相逢,但時過境遷,在歲月強大的治癒力下,我們總會慢慢想開、看開、放開。
溫暖你的人,給了你勇氣和力量,傷害你的人,也讓你學會了強大和獨立,愛著的人教會你愛,愛過的人,也教會了你成長。
所有過往,皆為經歷,凡是相遇,皆有意義。
我們不知道自己會在什麼時候遇見某個人,更不知道這段關係會在人生的哪個站點劃上句點,我們能做的,就是常懷一顆坦然之心,坦然面對遇見,也坦然面對別離。
擁有的時候,且行且珍惜,到了告別的時候,也彆強求,認認真真地說句再見,就足夠了。
遇見是兩個人的事,離開卻是一個人的決定
米蘭·昆德拉在《生活在別處》中寫:
「遇見是兩個人的事,離開卻是一個人的決定,遇見是一個開始,離開卻是為了遇見下一個離開。」
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,但是我們,都不擅長告別。
實際上,感情是最強求不來的東西,如果不能在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,那往後再怎麼懊悔,再怎麼挽留,都無濟於事。
懂得珍惜,才配擁有,不懂珍惜,就註定要失去,因為你種下什麼樣的因,就會收穫什麼樣的果。
所以,從現在開始,善待每一份遇見吧,畢竟,人生漫漫,也只一世輪迴,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,我們都不會再是現在的自己了。
少說一些傷人的話,少做一些會悔不當初的事,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,才能開始瞭解自己的心。
讓過去的,教會自己愛和珍惜,讓當下的,少一些遺憾和可惜。
願餘生,珍惜每一份遇見,感恩,每一份相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