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首楞嚴王三昧》它所破的當然是煩惱。
我們剛剛講過煩惱它是有根本的,什麼是根本呢?
《楞嚴經》講生滅心或者講妄想,這地方講顛倒想,這都是煩惱的根本。
我們解釋一下:
「顛倒想」我們又叫「妄想」,在《楞嚴經》的觀念,它第一個要你分別真妄。
我們這一念心,你要隨時知道你現在是安住在「妄想」還是安住在「真心」。
那麼怎麼知道什麼是真心跟妄想呢?
《楞嚴經》做出一個判斷的方法,什麼叫顛倒想?
想是沒有錯,人是應該有思想的,問題是不能落入「顛倒想」,
當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會產生一個感受,
而我們的想法是跟著外在的感受而走,
跟著感覺走這就是顛倒想,因為這個就會引生煩惱。
譬如:
- 我們吃苦瓜,當我們的舌頭跟苦瓜接觸的時候,有一個苦的感受,這個受我們就產生一個想法,這苦瓜不好吃,這個就是顛倒想。
- 我們今天去吃蜂蜜,我們的心跟蜂蜜接觸的時候,會產生一個感受,一個甜蜜的感受,這蜂蜜很好吃,這也是顛倒想。
當你的想法是由感受來牽動的,這就是「顛倒想」。
那什麼是真實的想?
是真心裡面出來的呢?
譬如說我要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,你這想法是從你內在對道理的思惟而產生的一個想法,是從內心生起的,這就是真實的想。
所以我們在判斷什麼是「顛倒想」,什麼是「真實的想」?
你要找到它的根源是從哪裡來的,只要你這想法是從外面來的,通通是妄想,通通是痛苦的根源,這都是你要破的。
就是說我現在有一個想法,你問它,你從什麼地方來?
這想法是我跟外境接觸的時候而產生的,外境消失了我這想法就消失,這就是「顛倒想」。
我今天生起一個想法,外境不管怎麼變,我一定要利益有情,我一定要弘揚佛法,外面怎麼變你的想法還是不變,這就是真實想。
只要從內心深處生起的想法,這就是真實的功德,由外境的刺激引生的就是顛倒想。
簡單的判斷就是這樣,當然《楞嚴經》它會很詳細的說明。
總而言之,
阿難尊者說:這法門我得到最大的好處,就是消滅我的顛倒想。
《楞嚴經》說:
所有的煩惱有一個根本,不管是貪欲、嗔恚,就是顛倒想。
你這個根拔掉以後煩惱就沒有根本了,所以當我們把顛倒想拔掉以後,就很快能夠證得清淨的法身。
這是講到阿難尊者修習《首楞嚴王三昧》所成就的一個自利自受用的功德,當然它的功德不僅於此,它會產生利他的功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