聰明是一種生存能力,
而智慧是一種生活境界。
世界上聰明的人不多,大約十中有一,
而智者更為罕見,百里無一。
現實生活中,不願意吃虧者是聰明人,
而肯“吃虧” 的往往是智者。
聰明人與他人交往總能保全自己的眼前利益,
而智者則更多看重長遠的利益與福祉。
聰明人能把握機會,知道自己什麽時候該出手;
而智者知道什麽時候該放手。
所以拿得起來的是聰明人,放得下的是智者。
聰明多數得益於遺傳,而智慧則多靠修煉。
聰明能獲得很多知識,
而智慧讓人更有文化。
聰明靠耳朵眼睛,所謂耳聰目明;
而智慧靠心,此謂慧由心生。
聰明人喜歡處處勝強,超人一籌;
而智者則喜歡傾向示弱,涵而不露。
示弱不僅是一種智慧,亦是一種力量。
智者常具出世的精神及入世的行為。
聰明人常常左右逢源而顯得熱鬧,
而智者往往因甘於淡泊而顯得冷清。
前者賺得一時的人缘,
後者往往長久贏得人心。
聰明能帶來財富與權利,智慧能帶來快樂。
因此聰明人往往有更多的技能,而現實中這些技能只要機緣巧合,就能轉化為財富與權利;
但是財富和權利與快樂很多時候不成正比,因為快樂來自心靈。
求才求聰明易;求脫離煩惱,則非修智慧不可。
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人做排列,我們會發現,
其中極度自信的智慧和極端自信的聰明兩種不同風格的人:一種隱於人後,柔和如風,上善若水;
另一種跳到台前,咄咄逼人,頻頻亮相。
前者以不爭(為)而達無所不爭(為)。
“聰明人”有些好妒好強,以自我為中心;他們常需要掌聲,因此需要自我造勢,自我喝彩,自我欣赏,自我陶醉。
“聰明人”經常以利益來衡量與人的關係,所以很少有真正意義上的朋友;這是代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