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做任何事情中,都可以進行「冥想」回到安定
心靈療癒,是需要回到我自我結合的心靈之中。
印度有個智慧的高僧,很多人慕名而去並圍繞著他,想學習一些靈性上的道理。有一天,一個門徒詢問他:「請問高僧,怎麼樣可以獲得和平?」
高僧說:「當走路時,我走路。」說完就離開了,大家急忙詢問這是什麼意思?高僧不語。
許多人開始討論起來高僧的話,一部份的人期待複雜的答案,覺得高僧只給一句話實在令人失望,也紛紛離開了高僧。
這位高僧依就不語,但其他門徒開始猜測高僧的意思。
直到有一天,一個小門徒在拔雜草,高僧走了過去問他說:「你在做什麼呢?」
小門徒說:「在除草啊。」
高僧點了點頭說:「你還有做什麼呢?」
小門徒說:「我還有想著你說的那句話。」
高僧問:「沒別的了?」
小門徒說:「嗯,還有今天晚上吃什麼。」
高僧笑著說:「當拔草的時候,我拔草。」
不知道看到這邊,你是否已經了解,「當我走路我就只是走路」這句話呢?
有的時候,我們把自己心靈變成了思想的戰場,混亂一片,無法得到和平與平靜。
在古老的智慧中,冥想不見得是坐在椅子上,緊閉雙眼,雙腳盤起,而是當你在做一件事情,只是單純的做著,那麼,你就在冥想當中,你的內在就能開始與你合一。
平靜、安寧的心緒,和感受就會升起。
佛家談:無我。
你做任何事情,都可以訓練「冥想」,保持無我,當你做那件事,就是那件事,那麼一切需要的頻率、資訊,通通就會湧向你,使你越做越順暢。
要做到這樣並不容易,冥想更確切的來說,是鍛鍊專注,專注在平和安定之中、專注某種頻率狀態。
如同一個畫家,他什麼時候可以畫的最好?就是無我狀態,與畫融合在一起,更深層的說,在那個剎那間,他就與他的靈性合一,無所分別。
我不用特別找個時間坐下來,而是當我心情紛亂的時刻,我會告訴自己,就是在當下,任何一個動作舉止間,我就可以開始冥想。
是故,我的冥想,已經不是坐在那裡冥想,更多時候是在每個當下,看臉書、寫文章、聽音樂,都可以完成保有冥想的狀態。
你更可以擴大:
當運動的時候,我運動。
當洗碗的時候,我洗碗。
當滑臉書時候,我看臉書。
當我洗澡的時候,我洗澡。
當我工作的時候,我工作。
當我談論的時候,我談論。
當我吃飯的時候,我吃飯。
當我聆聽的時候,我聆聽。
當哭的時候,我哭泣。
當我坐著時,我坐著。
當我憂愁的時,我憂愁。
當我開心的時,我開心。
陷入焦躁不安時,提醒自己,轉移你的意識,不陷入過去的痛苦,更不掉入痛苦的未來,你就是在此刻,進入最美好與安定獲得平靜。
祝福你。
總是不知道,這篇文字可以遇到了誰,但我明白,文字總會找到該遇到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