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應無所往,行於布施』
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「應生無所住心,而行布施」。
簡單說就是:不執著,多去布施。
言語雖然簡要,內容卻是深廣無窮。
『應無所住』
「無所住」就是於一切都不執著。
真正做到了看破、放下,使自己的心裡一絲不掛,清淨心圓滿現前。
這就是佛講「無住」的意思。
『住』是執著;(執著是病。)
『無所住』是決定不執著。
「財、法、無畏」三種布施
『布施』的意義就是「捨」。
布施有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等三種。
- 財施,即是以財物施予他人;
- 法施,即是以智慧施予他人;
- 無畏施,即是以不畏懼施予他人。
「布施」有外財、內財。
《華嚴經》說,「布施」有外財、內財。
勞力與智慧屬於內財;
身外之物是外財。
內財、外財皆須捨。
因此,每天上班將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到盡善盡美,對公司是布施;公司服務大眾,對於社會是布施。
這才曉得就像水的波紋一樣,一個小石頭投在水裡,波紋愈遠愈廣大。
同樣是家庭,一個幸福的家庭會影響鄰居、社會、國家、世界。
佛教導我們在這個世間做一切人的好樣子:
我們的家是一切家庭的好樣子,公司是全世界公司最好的榜樣,這就是佛法。佛法裡樣樣都第一,所以佛法是平等的。
什麼是「法布施」?
法佈施是智慧、聰明、才藝的修因,它包括的範圍也非常廣泛。
它通常被分為世間與出世間一切法,就是佛法與世法。
凡是別人想知道的、想學習的,只要我會、我能,就熱心的去教導他,這都是法佈施。
聰明智慧是其果報。健康長壽是修無畏布施的果報。
什麼是「財布施」?
是屬於物質的布施,即以衣食住行資身用物幫助別人,當別人遇到困難時,以財富和經濟手段去幫助別人。財布施有內財施、外財施兩種,把自己的金錢、財產、物品等捐出去令人獲益,是外財施;以做志願者,以體力、智力、技術、知能乃至用身體生命來布施,是內財施。
什麼是「無畏布施」?
是屬於精神力量的佈施,即消除眾生的恐懼心理,以仁愛慈悲使眾生獲得安全感。
一切眾生皆有畏死之心,持戒之人無殺害之心,能使眾生沒有畏懼感,稱為無畏施。
給予苦難者以精神上的慰藉,使他遠離恐怖畏懼;或者自己持戒忍辱,不侵犯他人,使對方免於畏懼。
慈悲、關懷,憐憫一切眾生,令一切眾生身心安穩,永離憂患恐怖。
生活中的佈施
譬如家庭主婦,從早到晚忙著家務,若懂得佛法,即是修「布施波羅蜜」。
這種布施的境界非常廣大,不要以為自己為家裡的幾個人服務,這樣的心量太小,眼光也太小,只看到這麼一點點,而不知道其影響有多大。
做這些家務需要體力;想著應該怎麼做,是用智慧,身心都在行布施。
‘照顧一家人生活過得很舒適,這就是行菩薩道。
這樣的家庭就是道場,家人就是你度化的對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