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簡介 鈴木俊隆
鈴木俊隆(Shunryu Suzuki),13世紀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禪師的法脈傳人。
1961年在美國舊金山建立極具規模的塔撒加拉山僧院和舊金山禪院。
此舉帶動美國本土開始廣設禪修中心,並影響日本禪宗在美國的傳播,進而大放異彩。
保持初學者的心
禪修的心應該始終是一顆初心(初學者的心)。
那個質樸無知的第一探問(「我是誰?」)有必要貫徹整個禪修的歷程,初學者的心是空空如也的,不像老手的心那樣飽受何種習性的羈絆、他們隨時準備好去接受、去懷疑,並對所有的可能性敞開。
只有這樣的心才能如實看待萬物的本然面貌,一步接著一步前進,然後在一閃念中證悟到萬物的原初本心。
不要墜入二元
學禪者最需要謹記的就是不要墜入二元思考。
我們的「本心」一切本自具有。
它總是豐富而自足,你不應離失本自具足的心靈狀態。
自足的心不同與封閉的心,它是顆空的心,是顆準備好要去接受的心。
如果你的心是空的,它就會隨時準備好要去接受,對一切保持敞開的態度,初學者的心充滿各種的可能性,老手的心卻沒有多少可能性。
身心是一體兩面
儘管我們有「心靈」和「肉體」兩個不同的觀念,但它們實際是一體的兩面,這才是正見。
所以,我們坐禪時採取盤腿坐姿,為的就是要表徵這個真理。
當我把左腳放到右邊,同時也把右腳放到左邊,我就不會知道它們哪一隻是右腳,哪一隻是左腳。兩者同時都可以是左腳或者右腳。
肯定生命的失衡性
要活在佛性之中,就必須讓小我一剎那又一剎那地死去。失去平衡時,我們就會死去,但與此同時我們又會茁壯成長。
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變動不局的,是正在失去平衡的。任何東西之所以看起來很美,就是因為它們失去了平衡,但其「背景」卻總呈現完全的和諧。
所以,如果你只看到萬物的表象,而沒意識到作為它們背景的佛性,就會覺得萬物都在受苦。
但如果你明白了這個存在的背景,就會瞭解受苦本身是我們應有的生活方式,是我們可以擴大生命的方式。
所以,我們的禪道有時會正面肯定生命的失衡性或失序性。
儘管心上會生起漣漪,但心的本性是清淨的,就像是帶有些許漣漪的清水,事實上,水總是帶著漣漪的,漣漪就是水的修行。
坐禪時不要刻意壓抑思考,讓思考自己停止,如果有什麼雜念要進入你的心,就讓它進來吧,它不會待太久的。
如果你刻意停止思考,那就代表你受到它的干擾了。不要被任何事物所攪擾。
在不動中尋靜容易,在動中尋靜難,但只有動中之靜才是真正的靜。
禪修就像是走在霧裡頭,剛開始時,你不會覺得濕,但越走就越濕,濕會一點一點加重。
如果你的心老是忙個不停,就不會有時間去建立你自己的人格,而你也將不會有所成就。
「波羅蜜」
佛教用語中有所謂的「波羅蜜」。
「波羅蜜」的意思是「渡」或者「到彼岸去」。
我們的人生可以視為一條河流。我們的人生目的是要努力達到彼岸——涅槃。
不過,人生真正的智慧在於知道我們走向彼岸的每一步,實際上都是到達彼岸本身。
道元禪師說得好:「木炭不會變成灰燼。」灰燼就是灰燼,灰燼不是從木炭來的。
木炭與灰燼都有自己的過去和未來,都是一種獨立的存在,因為它們都是浩瀚表象世界的一下電閃。
各位常常會批評自己對周遭的人事物不盡公平,各位批評的是你們自己不接納的態度。
想要看到魚,你必須觀看水。要看到佛性之前,你就去觀看你的心。
當初百丈懷海禪師在中國建立起禪僧的生活方式,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,把真心的自由表達出來並且想傳下去。
我們必須抱著初學者的心,放開一切執著,瞭解萬物莫不處於生滅流轉之中。除剎那生滅的顯現於目前的色相以外,別無一物存在,一物會流轉為另一物,讓人無法抓住。
雨停之前,我們就可以聽得到鳥鳴聲。
哪怕是下著大雪,我們一樣可以看到雪蓮花和一些新長出的植物,在東方,我們會看得見大黃。
在日本,我們春天就吃得到黃瓜。
道元禪師(どうげん)
道元禪師(どうげん,1200年-1253年),日本鎌倉時代著名禪師,將曹洞宗禪法引進日本,為日本曹洞宗始祖。
為永平寺住持,人稱永平道元。晚年自號希玄,故又稱希玄道元。謚號佛性傳東國師、承陽大師。
永平寺(えいへいじ)
是位在日本福井縣吉田郡永平寺町的寺院,曹洞宗大本山。
山號「吉祥山」(きちじょうざん)。
本尊釋迦如來・彌勒佛・阿彌陀如來之三世佛、開基(創立者)為波多野義重、開山(初代住持)為道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