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最大的自由,莫過於有自由「時時擁有好心情」;而人生最棒的自我實現,莫過於成為一個「不會失去快樂」的人。
「開悟」並不是一種心境而已,它同時是一種能力,讓你在這個世界上可以去「點石成金」。
有一天,你將意識到有一種無以名之的無念,它是一種覺醒的大能量,存在於各種內外在的動靜之下,讓你明明看起來跟大家一樣在塵世裡說話、工作,卻其實置身在無聲的天堂;
而你對人間的一切便只有奉獻與等待,不再被計較與渴望的心念所折磨。
這樣的體驗你只要經歷過一次,就會知道:
拿世界上任何東西來;富貴、權位、完美的愛情……想跟你交換這個「活在當下」,你都不會願意。
因為在那個體驗中你看見,原來真相是,你早已一無所缺。
雖然你一無所缺,可是外在的生活,從別人的角度來看,你確實也是愈來愈豐盛、愈來愈富貴的,這是什麼原因呢?
因為「開悟」並不是一種心境而已,它同時是一種能力,讓你在這個世界上可以去「點石成金」。
然後你就會深深明白:
為什麼在大乘佛法裡,所有的菩薩都是如此富貴莊嚴;
為什麼每尊佛,都擁有如此巨大的資本與資源,可以去創建祂們各具特色的淨土世界。
原來「到彼岸的智慧」並不只是「到彼岸」而已,在到彼岸的過程中,你也會經歷一個愈來愈豐盛的歷程,愈來愈展現出菩薩的富貴、慈愛與智慧,這才是成佛之道真正的風景。
然而,曾幾何時,在許多人的概念裡,佛法已經變成了「害怕痛苦,所以盡量不要執著」之法、已經變成了「害怕輪迴,所以一心嚮往佛國」之法;一切都從害怕、嚮往出發。
而大家竟然以為息滅貪嗔癡的方式,是透過加深對另一個世界的嚮往,以及強調對無常之苦的懼怕,來不斷叫自己不要計較、不要羨慕,然後把對於人間的厭離、與關閉感官的少欲,名之為修行。
其實佛法的本意,是要我們每一個人,去打開自己「佛的智慧」。
沒有智慧去看無常,無常就是苦;
有智慧去看無常,無常就是一個生生不息的創作空間。
沒有智慧去看財富,財富就是會讓你執著的東西;
有智慧去看財富,就懂得點石成金,隨處都可以創造金錢,何需執著?
沒有智慧去接觸花花世界,就會害怕貪染;
有智慧去進入花花世界,就會看到感謝,更樂意去奉獻。
其實,
如果有智慧,你看到的一切就愈來愈會是「本來無一物」,你理應愈來愈輕鬆、愈來愈活潑、愈來愈能開創利己又利他的豐盛才是。
佛教原本是智慧之教,而學習佛法,其實就是學習智慧。
當你透過人世間的磕磕碰碰,主動地去瞭解事情,一層又一層地打開你的觀念限制時,這個過程,就好比蓮花瓣一層一層地打開、伸展,你的芬芳與自由度就開始展現了(自然也會愈來愈無我)。
如果你人生的每一步都在學習智慧,有一天,到了一個程度,整朵蓮花就成形了(也就是各種角度的瞭解漸趨完備、平衡),你就會開始感覺到那股無念的大能量,愈來愈穩定地出現在你的生活之中,不再像以前只是吉光片羽。而如此繼續下去,你就已經接近了脫離輪迴的時刻。
這個蓮花綻放的過程,就是「花開見佛」真正的意思。
它不是在久遠劫之後的某一刻發生,而是透過學習智慧,你的每一天就已經在這個開花的進行式當中。
而每一片的花瓣打開,就象徵著你的人生在某一個議題上獲得自由了,這個自由必然為你帶來更美好、更豐盛、更有力量的生活。
於是對你人生際遇中的人事物,你也很自然的會看見更多的感謝,而使你又更願意去為別人奉獻。
這個良性循環一直下去,直到有一天,當不再有任何一部份的你,會去懷疑你自身的豐盛與福份時,那你還有什麼貪嗔癡可以起的呢?
你就在這個別人所謂的五濁惡世裡面,當下置身於淨土了。
而這樣的你,也擁有豐富的智慧可以去轉動任何你想轉動的事情,更輕盈地繼續去為他人奉獻,那麼雖然還有著身體,但你已經是一尊在世的「活佛」了。
這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真正希望大家走上的道路;
也就是把「五濁惡世」的當下,變成「遍地寶藏」的當下!
有這樣的富貴,你才是真的做好了脫離輪迴的準備。
如果你不是這樣,甚至是愈修愈相反(愈厭世、愈貧窮、對社會愈無可奈何),那麼希望你能在心裡騰出空間,重新思考一下「學佛」的本意,思考一下為什麼自己讀了、聽了這麼多佛經,卻轉動不了自己的現實生活,沒有創造出內在與外在同步的自由?
事實上,如果連現實生活的小輪迴你都脫離不了,那更不用說是脫離生死的大輪迴!
-章成禪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