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找到『不變的體性』,才有資格談『隨緣』
人生智慧, 佛系, 淨界法師, 生命探索
止觀
止觀是什麼意思呢?
止,梵語samatha,音譯為奢摩他、舍摩他,又作止寂、等觀,意為止息一切妄念,心歸於專注一境的狀態。
觀,梵語vipasyan…

你開始覺悟的時候,你的輪回就結束了
人生智慧, 佛系, 淨界法師, 生命探索, 綜合資訊
學員:第二個問題,就是師父今天講的,我們安住真理、安住空性,(師父:安住空性)那我們要怎麼檢視自己,是不是有在進步,有沒有自我檢視的方法?
師父:這個問題問的非常重要!好,請坐!
因為他安住空性,就是在對治你的攀緣嘛!如果你覺得你的心比較淡薄了,
比方說外境對你的干擾降低了;
比方說有些讓你很快樂的事情,你以前會很快樂、很快樂,後來你只是快樂一下而已,
這個就進步了!因為你已經慢慢有一種免疫力了。
如果有些事情,你以前會很痛苦、很痛苦,你現在只是痛苦一下而已,你就進步了!
就是你發覺,你的心跟外境好像比較遠離了,不敢說完全不隨境轉,
但是起碼你覺得,你的心跟外境,沒有像以前那麼地攀緣,那個攀緣力薄弱了。
人生要從淡薄中淡到最淡,然後再起大悲心,大悲心是這樣修的,否則你的大悲心夾雜著愛取。
如果有一天,你覺得人生沒什麼意思了,但是,如果這是外境刺激你,你才講這句話,不算喔!你是從道理上去體驗,好的、壞的,你不能說:我對壞的沒有意思,我對好的還有意思,那不可以!
你要對所有都覺得沒什麼意思了,這就差不多了!
是從道理上體會才算喔!一時的外境刺激你,一時之不算,一時的感觸不算。
你覺得人生就這麼回事而已,那個時候,你就知道,喔!你安住空性了,
因為人生只是個水泡嘛。
我經常講,青山依舊在,但是夕陽已經不是昨天的那個夕陽了。
太陽、夕陽不斷地改變,這是我們的心態嘛。
我們不可能改變青山,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夕陽。
我們只有不斷地提升我們的心性,因為外境是業力所變現的,我們該受的還得受。
只是不同的心態,在受的過程當中,我們不希望創造一種後續的力量,就是斷相續,隨緣消舊業,但是更莫造新殃。
就是說我們一般凡夫最大的問題就是,你受完以後,你又創造一個新的力量出來,這樣人生就沒完沒了啊,是不是?
你在受用果報的時候,你又產生愛憎取捨,就創造一股新的力量出來,所以人生無解就在這裡,你什麼時候是個頭呢?
你這個輪回不可能停止的嘛!
你受完一個果報,你又創造一個新的力量出來,那輪回怎麼可能停止呢?
只有佛陀出世,告訴我們到底怎麼回事,我們開始自己反省以後,原來我們活在自己的妄想當中,結果自己去創造一個因緣,讓自己來承受。
所以罪從心起將心懺,心若滅時罪亦亡,你自己開始覺悟的時候,你的輪回就結束了。
輪回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,不是上帝送給我們的,所以這個覺悟很重要。
—淨界法師…

「佛號安住」的意思?
佛系, 淨界法師, 生命探索
什麼叫作「佛號安住」呢?
整個生命的改變來自於修習止觀,這個止叫五停心,四念處是觀。
淨土宗也有止觀,淨土宗的止觀叫作「都攝六根」…

阿難是誰?「阿難陀」
佛系, 淨界法師, 生命探索, 綜合資訊
阿難之名的意義與由來
阿難是提婆達多的親弟弟,也是佛陀的堂弟,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。
阿難,全名是「阿難陀」,有歡喜、慶喜、無染之意…

楞嚴與淨土精華摘要002 顛倒想&真實想
佛系, 淨界法師當你的想法是由感受來牽動的,這就是「顛倒想」!-淨界法師
《首楞嚴王三昧》它所破的當然是煩惱。
我們剛剛講過煩惱它是有根本的,什麼是根本呢?
《楞嚴經》講生滅心或者講妄想,這地方講顛倒想,這都是煩惱的根本。
我們解釋一下:
「顛倒想」我們又叫「妄想」,在《楞嚴經》的觀念,它第一個要你分別真妄。
我們這一念心,你要隨時知道你現在是安住在「妄想」還是安住在「真心」。
那麼怎麼知道什麼是真心跟妄想呢?
《楞嚴經》做出一個判斷的方法,什麼叫顛倒想?
想是沒有錯,人是應該有思想的,問題是不能落入「顛倒想」,
當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會產生一個感受,
而我們的想法是跟著外在的感受而走,
跟著感覺走這就是顛倒想,因為這個就會引生煩惱。
譬如:
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