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一次讀懂佛經 01佛教發展(筆記整理)
佛系, 生命探索, 綜合資訊佛教在印度發展主要分為四階段
ㄧ.原始佛教時期
二.部派佛教時期
三.大乘佛教時期
四.後期佛教時期
一. 原始佛教時期(西元前4世紀)
釋迦牟尼創覺及其弟子相繼傳承時期的佛教。
釋迦牟尼傳法五十年裡,佛法傳播中印度七個國家,範圍超過12.95萬平方公里(步行方式),
二.部派佛教時期(西元前3世紀)
釋迦牟尼入滅後,因各地佛教增團理解不同,形成多個派別。
釋迦牟尼入滅百年後,佛教發生第一次的「根本分裂」。
分裂原因說法有兩種,分別是「「十事說」和「五事說」。
分裂從西元前4世紀持續到西元2世紀。
三.大乘佛教時期(西元1世紀)
西元1世紀,開始出現一群不急於自我解脫,而已利益眾生為宗旨的修行者。
所謂「大乘」,就是大的交通工具,即「獲得真知,達到解脫大的途徑與方法」。
稱以前的為「大乘」,即「獲得真知,達到解脫小的途徑與方法」。
「大乘」與「小乘」最根本的不同在於修行的目的。
「大乘」主要目的:普渡眾生。
「小乘」」主要目的:尋求自我解脫。
大乘佛教主要經歷「中觀派」和「瑜伽派」兩個階段。
四.後期佛教時期(7世紀中葉)
隨著印度教的復興,大乘佛教吸收了印度教的修行方式,形成了「密宗」。
「密宗」是在師徒之間秘密傳授,具有神秘內容的特性,因而又被稱為「密教」。
密宗是以大日如來為信仰,以《大日經》、《金剛頂經》為跟本經典。
密宗主張修行口誦真言咒語(密語)、手結契印(身密)、心作觀想(意密)。
密宗起出流傳於印度西南部和德干高原一帶,後來逐漸向印度南部和東北部傳播。
13世紀伊斯蘭教入侵,焚毀印度教最高學府那爛陀寺,印度教成為印度主流宗教
19世紀末,印度教興起復興運動,佛教得以重建。
1947印度獨立。
1956印度政府舉辦紀念釋迦牟尼涅槃2500年的國際集會。
現今,印度佛教徒占15%。
佛教的傳播
北傳佛教
北傳佛教是指由西北印度途徑中亞地區往東傳入中國、朝鮮、日本等地。
大多以大乘佛教為主。
11世紀,伊斯蘭教在中亞興起,佛教勢微。
佛教傳入日本
佛教傳入日本始於538年朝鮮百濟王向欽明天皇獻佛像經論,後因聖德太子的宣傳、大華革新後,佛教盛行一時。
「奈良六宗」
西元9世紀以前,中國佛教的三論宗、法相宗、華嚴宗等傳入日本,合稱「奈良六宗」。
「天台宗」
在平安時代(西元794-1192年)日僧到唐朝求法,歸國後建立「天台宗」。
空海法師從中國歸國後建立「真言宗」。
平安後期,淨土信仰流行起來,直至鎌倉時代(西元1192-1333年),日本民族畫的佛教逐漸形成,出現日本淨土宗、淨土真宗、時宗、日蓮宗等教派。
明治維新以後,佛教一度受到打擊。
1945年後,日本佛教在憲法保護下得以發展並向海外傳教。最大為淨土宗、禪宗、日蓮宗。
佛教傳入朝鮮
始於西元372年,前秦使臣向高句麗贈送佛教經像。
西元6世紀,中國三論、成實之學矣傳入朝鮮。
西元8世紀中葉,密宗及淨土宗也在朝鮮流傳。
西元13世紀以後,佛教進入成熟期,史有「五教二宗」之說。
「五教二宗」
五教:戒律宗、法相宗、法性宗(三論宗)、華嚴宗、天台宗、寂宗(禪宗)、曹溪宗(朝鮮化的佛教派別)。
現今以曹溪宗為主。
南傳佛教
從印度傳網斯里蘭卡(最早傳入,西元247年)、緬甸、泰國、柬埔寨、寮國、中國雲南省。
佛教傳入中國
何時傳入,說法不一。
魏晉南北朝時動盪,大批歪國僧人到中國弘法。
梁武帝自稱「三寶奴」。
北魏文成帝在大同開鑿雲岡石窟。
孝文帝造龍門石窟。
隋朝…
活在不擁有裡
人生智慧, 佛系, 生命探索不擁有,不擁有,活在不擁有裡
沒有什麼東西是真正屬於我的,
萬物各是它們自己,
你最多只擁有你關於他們的故事。
太太是她自己,孩子是他自己,房子是它自己,錢是它自己,車子是它自己,每一樣存在都是它們自己,你無法擁有它們,你只能擁有你關於它們的故事。
“這是我太太,這是我小孩,這是我的車,這是我的房子,這是我的錢”,你可以說上一萬遍,但它們還是它們自己,它們不可能屬於你。你可以讓自己進入催眠,真的相信了那些是我的,但遲早你會醒來。
這是一顆清晰的心,這是一個清醒的世界,不可能再有混亂產生。混亂不存在於這個星球上,只存在於個人的心裡。
什麼都不擁有,你並沒有貧窮感、孤獨感,一顆清淨的心不產生那些。
產生那些的是一顆不淨的心,一些還未釐清的概念,一些朦朧的故事所生。
不擁有,不擁有,活在不擁有裡。
不擁有,但一點也不妨礙你創造有。事實上,沒有人能夠創造有,你只是集諸法,成一合相,讓他人欣然快樂而已。給他一個美夢,給自己一個好心情。
就像蓮花不掛任何一粒水珠,就像日月運行在天空,一個覺悟者在稠密的世界體會虛空,穿過繁花盛開的森林,身上沒著一片花瓣,沒沾一片樹葉。
但有一股香氣從他身上透出,就像一棵香樟樹在夏日的清晨所發出的那樣。
認識到你不擁有、不可能擁有、不會擁有、再也不能擁有是一種解脫,在那不擁有裡你有足夠的自由度,你穿行在物質世界,就像魚兒穿行在水裡。…
我們可以拒絕接受宗教、意識型態,以及各式各樣的智慧箴言,但是我們不能逃脫愛與同情的需要。|達賴喇嘛祈願文
佛系, 生命探索願我生生世世,從現在到永遠,
都是無所依靠者的保護人,迷路人的嚮導,汪洋渡海人的船舶,
過河人的橋,險者的庇護殿堂,黑暗中人的明燈,流浪著的收容所,